国内外心脏康复模式研究进展
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概要报道,心血管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死亡仍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且今后10年心血管病患病人数仍将快速增长[1]。要减轻日益加重的心血管病负担,仅靠手术和药物治疗只能缓一时之急,配合合理的二级预防和积极的心脏康复(cardiac rehabilitation,CR)治疗才能帮助患者长期获益[2]。心脏康复是一项综合性的多学科干预,通过采取康复评估、运动锻炼指导、规律服药指导、日常生活指导、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心理干预等措施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降低再住院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患者重返社会[3]。心脏康复被认为是最有益和最具成本效益的缓解心血管病进程的策略之一[4]。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心脏康复形成了较为统一、规范的模式,并建立了比较成熟完善的心脏康复体系;在发展中国家,一小部分国家心脏康复处于发展阶段,心脏康复模式大都借鉴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一部分国家未开展心脏康复[5-6]。我国心脏康复处于初步阶段,尚未形成系统、规范的模式。本文对国内外心脏康复的分期及心脏康复模式的分型进行分析总结,旨在为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心脏康复模式提供参考。
1 国外心脏康复分期
1.1 美国 美国心脏康复分为三期:住院期、出院后早期门诊期和重返工作期[7]。住院期的住院康复通常较短暂,通过使用自行车或跑步机进行锻炼以恢复日常生活中的简单活动。出院后早期门诊期是指患者出院后的4个月内对其进行身体活动监测,根据患者情况,拟订个性化训练疗程、开具运动处方,通常每周需锻炼3次,整个疗程不超过36次[2]。第三期进行长期的不受监控的运动项目[8]。第三期被认为是终身持续的,患者独立地进行常规锻炼和危险因素控制[2]。住院期主要在基于医院的心脏康复中心治疗,出院后早期门诊期和重返工作期一般在社区或者家庭进行康复治疗。
1.2 英国 和大多数欧洲国家一样,英国的心脏康复一般分为四期[9]:第一期是出院前,临床工作人员为患者做相关的健康教育,规定二级预防药物,提供改变生活方式的建议,包括活动、戒烟和饮食等。第二期为第三期开始前的在家恢复时期,通过电话或访视进行继续教育,提供加强健康生活的建议,鼓励患者增加体育活动。第三期在第二期结束后(发生心肌梗塞后的第4周、血管成形术数周后或心脏手术后第6周)开始。第三期有两种实施方案,最常用的方案是在门诊进行团体性的、被监督的康复活动,该方案先对患者评估,包括临床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脂、空腹血糖等)、身体和心理功能测试结果,然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康复计划,康复计划主要以运动训练课程为核心,辅以相关健康教育、风险因素监测、压力管理和放松训练。这种方案刚开始主要以医院为基础,现在越来越多的社区可以提供实施方案。另一种方案是在第二期结束后继续在家庭环境中开展为期6周的康复计划,由受过专门训练的护士或物理治疗师为患者提供相关的书面(《心脏手册》)、音频材料并对其进行指导,通过电话或家庭访问监督患者的计划实施情况。第四期是新生活习惯的终身延续,英国心脏康复协会在健身中心为患者提供继续锻炼的方案,并每年进行医疗随访。
1.3 日本 日本的心脏康复一般分为三期:急性期(第一阶段),亚急性期(第二阶段)和慢性期(第三阶段)[10]。大多数心脏康复项目都在第一阶段进行。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心脏康复项目数量较少,主要以门诊心脏康复为主体,接受医院康复门诊的定期随诊,门诊开具康复处方,随后自行进行家庭康复训练[11]。
1.4 印度 印度借鉴了传统的西方模式,心脏康复分为三期,从住院(第一期)开始,然后是为期3~6个月的门诊监督计划(第二期),最后到终生维护阶段(第三期)。印度心脏康复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开展的心脏康复项目较少,基本都在不隶属于医院的独立康复机构中进行[12]。印度将心脏康复与民族特色相结合,将瑜伽融合到心脏康复中,将其作为心脏康复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国外心脏康复模式分型
2.1 以医院为中心的心脏康复模式 以医院为中心的心脏康复模式主要出现在心脏康复的第一期,包括住院心脏康复和门诊心脏康复,是传统的心脏康复模式[13]。心脏康复由多学科团队组成,包括心内科医生、康复治疗师、护士、营养师、药剂师、心理咨询师等,医生为团队的主导[14]。医生对患者进行诊断和评估,由康复团队共同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方案,开具药物治疗,进行心理干预、戒烟指导、营养指导、血压管理、体重管理等[6]。以医院为中心的心脏康复模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专业性,可为心脏康复后期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医院中进行的心脏康复可监督性强,患者康复依从性高,可减少患者的再住院率[15]。但是,以医院为中心的心脏康复模式成本高,治疗费用、工作/家庭压力、往返医院的交通问题等易影响患者积极性,并加重患者生活负担[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