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生培养心血管病管理能力的探索
随着人口老龄化,慢性病成为我国老龄化面临的一个严峻的挑战,慢性病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以心血管病为代表的慢性疾病,在社区基层经过长期的、规范的管理也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国家通过大力培养全科医生,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来缓解综合性医院的压力,提升全面的基本健康水平。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2.9 亿[1],死亡率居慢性病首位[2,3],探索培养全科医生心血管管理能力的模式,有助于提高我国心血管慢病管理的成效。
1 全科医生培养心血管病管理能力背景
我国的心血管疾病发病人数近年逐年上升,欧美国家的心血管发病人数已呈下降趋势,最高下降70%,从慢性病的防控来说,依靠的是行之有效的公共政策[4]。我国的心血管慢病管理形式严峻,如要实现不同级别、不同区域的同质化管理,必须注重基层全科医生的培养。2011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全科医生规范化的“5+3”培养模式[5],全科医生的数量逐渐增多,但全科医生的培训质量却不尽如人意。在全科医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应当以岗位胜任力为目的,探索心血管病管理能力的培养模式,有效缓解心血管病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2018年由深圳市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主办、深圳市卫技能教中心承办、罗湖医院集团协办了心血管疾病亚专长培训班,这种以协会牵头的联合综合医院的各专科,并结合全科的临床思维的培训方式,深受学员的广泛欢迎,提高了全科医生在心血管疾病管理中的能力。以提高全科医生心血管慢病管理能力的模式,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也可以尝试。本次研究就课程的设置、带教师资、培养方式、考核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以期提高全科医生慢性病的管理能力。
2 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培养全科医生心血管病管理能力中存在的问题
2.1 培训内容不规范 国家卫计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指定的《2017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理论考核大纲》(试行),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的考核在全科与专科在心血管疾病需要掌握、了解的内容差异很大。而实际在培养的过程中,大纲规定的内容难以具体落实,全科住陪医生与专科住陪医生在轮转心血管专科时,基本按医院各科室自身的情况来实施培训,无法区分开来。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内容未能与社区全科医生的实际需求达成一致。
2.2 全科师资匮乏 国外全科医学起步较早,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全科医生培训体系,培养出大批合格的人才。我国全科医学仍处于发展初期,到2013年底,获得全科医学规培合格证书的仅有9.8万人[6],在我国128 所医学院校中,仅有63 所开设了全科医学理论课程,约58%的院校并没有可以承担理论教学工作的全科医疗科或教研室[7]。带教师资准入标准、培训标准、考核机制尚未形成统一的评价体系。在全科师资构成方面,主要是综合医院的专科医生、社区卫生基层医生,缺乏必要的全科专职师资[8]。全科医生在心血管专科轮转期间,带教医生缺乏必要的全科医学理念和思维,造成了全科心血管病的管理能力的不足。社区基层师资有相应的全科理念、全科思维,但在心血管病的诊疗能力、教学及科研方法方面尚非常欠缺。全科师资的缺乏,影响了全科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的质量。
2.3 培养方式单一 全科医学所需知识广泛,开展的很多培训的内容不能满足基层全科医生的需要,不能达到学以致用。全科医生在心血管专科轮转,学习方式为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观能动性,学习的效果差,不能很好地掌握知识。在三级综合医院的病房轮转,常见病种主要以冠心病、心律失常、瓣膜病等危重疾病为主,对心血管病的常见病知识掌握不到位。加之轮转的时间较短,学员对心血管慢性病管理缺少实践机会。心血管的常见病主要集中在在门诊,而门诊教学安排时间相对较短,造成专科的培养内容与社区的全科医生的需求不一致。此外,学员对心血管病临床实践指南的学习的相对缺乏,虽然经过心血管专科轮转,全科医生对心血管慢病管理的能力仍不足。
2.4 考核、认证机制欠缺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以培养慢性病管理能力的考核及认证机制尚处于空白阶段。如果有相关的培训课程,无考核及认证机制,住陪学员的积极性是难以被充分调动的。针对全科医生的临床岗位需要为培训内容探索可行的方针、政策,保障培养心血管管理能力的持续性仍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