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创业再出发 走出特色发展路
在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处于发展低谷的农垦总医院毅然决然选择特色发展之路,重整旗鼓,劈波斩浪再扬帆。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暨黑龙江省第二肿瘤医院管理团队
获奖理由
半个世纪的跌宕沉浮,终迎凤凰涅槃。
二次创业的日日夜夜,他们从点滴重塑医院内核。
做特色,抓服务,建学科,塑文化。
他们在壮丽北大荒破茧成蝶。
今年9月,在欢乐、祥和的氛围中,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暨黑龙江省第二肿瘤医院(以下简称为“农垦总医院”)度过了50周年院庆。近1400名职工沉浸在医院十余年“策马扬鞭再奋蹄”的快速发展带来的欣喜中。肿瘤科、康复科、布病科及心血管病科等学科发展成为省内领先的特色专科,甚至某些领域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让他们感到更加辉煌的明天触手可得。
“今日的蒸蒸日上来之不易。”院长王东华回顾着医院50年几经跌宕起伏的成长路,讲述着医院的二次创业。
1969年到90年代初是医院辉煌期,彼时烧伤、肿瘤实力突出,综合实力与省市医院齐名,处于省内一流水平。而1991年至2001年,囿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原本到农垦总医院看病的患者,因放开自由选择而流失惨重,进入十年低谷期。“2001年,医院走入谷底,全院仅76名患者、全院年收入800多万元、技术骨干严重流失。”如何带领医院峰回路转、走出谷底,成为迫在眉睫的大事。
也正是这一年,王东华走进领导班子,参与、见证了医院这十几年的发展变化和二次辉煌的到来。那么,医院是如何浴火重生、凤凰涅槃的呢?
擦亮特色重整招牌
“二次创业一定要思考,我们在行业中有何立足之地?有哪些核心优势?”王东华介绍着当时的思维风暴、群策群力。
谈及蓄势启航,王东华从医院自身特点以及所处的医疗环境讲起。
顾名思义,农垦总医院背靠黑龙江垦区。而黑龙江垦区是早在1947年开发建设,我国农业领域的国家队和主力军,属于央企,隶属农业农村部,由国家财政出资。这样决定了农垦总医院不同于其他企业医院。同时,农垦总医院,又是黑龙江省编委和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共同命名挂牌的黑龙江省第二肿瘤医院,这意味着医院既属于当地政府医院,又属于农垦总局下属的医院。
“人财物归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管,行业技术指导、行业管理由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负责。”王东华称,医院患者源60%来自于垦区,40%完全放开,这又决定着医院拥有农垦医保、省医保、市医保、铁路医保、工伤医保等多种医保类别。
而所处的哈尔滨市,医疗机构星罗棋布、竞相发展,距医院方圆15公里以内就有六七家大型三级甲等医院,其中哈医大附属二院、哈医大肿瘤医院、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哈尔滨市第五医院距离医院均不超10公里,且医院属于行业医院,很多地方政策性扶持不能惠及。
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下,医院决然选择差异化发展,走出特色发展路,“做特色,抓服务”。结合医院原有肿瘤科的积累,医院当时的复兴策略是擦亮肿瘤这块牌子。
崛起从2003年肿瘤中心开业开始。医院与深圳一家公司合作,开启借鸡生蛋的初期发展。“当时,医院与公司进行技术合作,由公司投入7台价值将近2亿元的设备。”王东华回顾,早期发现肿瘤病灶和判断转移的世界高端肿瘤诊断设备PETCT,就在其中。“PET-CT有利于早期发展肿瘤,也可精准排除有无转移,为医院肿瘤科帮助患者更好转归提供了支撑。”就这样,医院逐渐被激活。
2009年,医院等级评审通过,成功晋级为三甲医院,标志着医院彻底走出低谷。随之,医院知名度提升,重新站到了省内医院的行列。
2015年,王东华履新医院院长,正式成为医院的核心掌舵者,此前“大专科、小综合”的定位,结合专科带动学科,通过学科来推动医院整体发展的理念,改为“大综合、强专科”。四年来,医院患者翻了一番,收入翻了一番,医院的发展和再发展一片光明。
目前,医院康复科推出医护康一体化、多学科融合的发展模式,无论规模、还是实力均省内第一;肿瘤在黑龙江是当之无愧的第二,仅次于黑龙江省肿瘤医院。布病科是国家级重点专科,全国体量最大,治疗患者最多,治疗效果最好。
但王东华有着自己的认识,“单纯的肿瘤医院也好,康复医院也好,均为因缺少综合科室支撑,只能大而不强、行而不远。”他举例道,治疗肿瘤患者,一旦患者出现心梗或肺功能不好,就得需求综合医院支援,费力、费时。“把医院打造成综合医院中专科特色最强的医院,专科医院中综合科室最齐全的医院”,是他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