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大豆需以“食用化”为出路
进口大豆激增,是迟早会发生的事。首先,这跟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有关:生产一吨大豆比生产一吨玉米多用三倍土地。世界大豆主产地巴西,全国有2.3亿公顷荒地,用1亿公顷放牛,剩下还能有19.5亿亩,是我国耕地的全部。其次,这跟人们富裕起来有关:从吃饱到吃好。吃好的主要标准就是优质蛋白加植物油。我国人均大豆消费量已达66.9公斤,为发达国家水平;人均植物油消费量88.7公斤,也很高。“如此大的消费量,必须进口”。第三,这跟产业化有关:目前我国主要农产品中,只有大米基本自给,其他的如玉米、大豆等,进口到岸价都低于国内价,大量进口是客观规律。 但对此无需惊慌失措。解决之道在于“进口大豆定位于榨油,基本为转基因;国产大豆定位于食用,非转基因”。首先,国内大豆育种科研,应改变以往以提高出油率、替代进口为主要目标,转向提高蛋白质含量的“食用、专用、特用”。国产大豆应采取防御、而非进攻策略。防御什么?严防转基因大豆进入食品市场,防御国外非转基因大豆进入。其次,目前我国人均肉类消费64公斤,远超国家《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指南(2014年-2020 年)》29公斤的标准,导致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病患病率居高不下。《指南》明确“大力发展大豆制品”,年人均13公斤,每天35.6克。所以,发展食用大豆不仅是国产大豆的出路,而且是为中华民族的健康承担责任。
上一篇:深化医疗改革,推动分级就诊——访国家心血管病
下一篇:商业健康险已到转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