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新闻理论话语建构的逻辑差异探究
对中西新闻理论话语权构建的逻辑差异进行分析,对于新闻理论话语的文化适应性以及政治适应性都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阐释逻辑与目标逻辑
西方国家普遍不具有完善的新闻理论体系,相关的研究者以及实践者对于新闻理论体系的研究则主要在于进行总结和反思,且其反思主要采用的是阐释的方式。
对新闻理论或新闻理念进行解释或阐释,这一新闻操作实践,就被称为“阐释”逻辑,并且在此过程中,着重对新闻操作实践的合理性以及合法性进行强调。根据相关研究,我们发现阐释类的话语普遍对操作性予以重视,并且在进行表达的过程中,对路径选择的关注居多,而对于操作的实践者来说,阐释逻辑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其进行自我发挥的范围受到限制,当然与此同时,也就能够促使操作的难度得到降低。
西方新闻理念及其话语权的形成,主要可以分为对现实进行反思、对规律进行总结、对理念进行阐释以及对理念进行应用四个重要阶段,并且在其话语权形成的过程中,能够对传播能力产生最重要影响的,就是对于现实的关注以及阐释。从实质上来看,阐释逻辑仍然是将个体的接受置于重要位置。对理论的话语权进行构建,需要以个体的接受和传播为基础,以获取相应的传播效力。
政治动员和政治要求是我国新闻理念出现的主要原因,因为在不同的时代进行的政治动员和提出的政治要求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所以我国新闻理念话语权具有较强的目标逻辑,而目标性逻辑的存在促使理念的集体性、对象性更加强烈,且在部分时间段内新闻对象较为抽象,导致人民群众难以对其理解,甚至完全无法进行理解。所以,如果想要对中国的新闻理念进行完整的理解,还需要具备相应的政治意识以及大局意识,同时对我国进行发展的核心任务和重要任务进行充分的了解和高度认同。就目前为止,一部分理念仍然未能够被部分人民群众所理解,其中主要原因就在于,当前我国社会具有多元化的评价,且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人民群众对经济方面的因素更加重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进行了忽略。
二、个体逻辑与集体逻辑
在个体逻辑与集体逻辑方面,西方新闻理念主要呈现的是个体的理想与情怀,而中国的新闻理念则呈现出显著的集体路径。
个体逻辑可以说是自由主义理念的重要表现,更加追求记者所存在的个人价值,且能够与西方政治制度以及政治里面进行良好的契合,从而对个体社会权力观进行了充分的强化。虽然从理论上来看,个体的发展理念应该与组织所追求的发展相一致,但是在事实上,个体发展与组织追求发展之间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有部分媒体将政治、政府以及公共部门等作为假想敌,并以此来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同。
集体逻辑是媒体进行社会动员的产物之一,产生于革命斗争的年代。在我们处于和平年代的背景以下,集体逻辑的体现主要在于为各阶层进行服务以及对社会建设进行集体动员。
事实上,目标以及环境均能够对集体逻辑与个体逻辑的差异进行决定,而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则是文化方面的因素。总而言之,不管是中国还是西方,不管采用个体逻辑还是采用集体逻辑,到最终所构建成的行动逻辑均为集体逻辑,而差异仅存在于二者之间具有不同的目标。
三、事的逻辑和人的逻辑
人的逻辑与事的逻辑聚就有较大的差异性,其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且长时间处于封建社会的环境之下,以此为背景,各个朝代需要形成进行治理的合法性,所以一个国家中最为重要的必然是人民群众,并且从事实上来看,这一思维已经完全深入到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当中。而反观西方,因为其社会里面经过了多次的转换,所以,相对于人的逻辑来说,西方国家更加注重事的逻辑。
四、结语
通过上文我们可以了解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均能够对新闻理念的产生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中西方均有固有的逻辑,且不可轻易的对逻辑进行转换,只有如此,才能够在一个国家中形成充分的文化自信,从而对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性进行更好的保障。
[1]刘枫.中西新闻理论话语建构的逻辑差异探究[J].新闻前哨,2018(12).
[2]张梦霞.新闻生产与神话的诞生:《中国青年报》对幸福话语的建构[D].湘潭:湘潭大学,2015.
上一篇:论中西音乐史教学中应注意的三条主线
下一篇: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文化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