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中西鸿儒 集四方俊秀清华大学实施全球战略
从1911年建校起,清华大学就是一所国际化程度很高的学校,荟中西鸿儒,集四方俊秀,迅速成为驰名中外的学术重镇。新中国成立以后,清华是第一个接收外国留学生的高校。改革开放以来,清华大学积极贯彻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号召,确立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总体办学思路,深入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扎根中国大地,努力办好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习近平总书记在致清华大学105周年校庆的贺信中肯定了清华所开创的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办学风格,要求清华大学面向世界、勇于进取,树立自信、保持特色,广育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各类人才,深度参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努力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方面走在前列,为国家发展、人民幸福、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知识与人才的竞争。当今世界的顶尖大学纷纷整合资源,吸引全球人才并提升全球影响力。一流的教育资源与顶尖人才在加速跨国流动,机遇与挑战并存。顶尖大学进一步主导国际合作与竞争,引领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教育国际化已经从双边或多边合作日益转向全球合作,开放性和国际性已经成为高等教育越来越重要的特征。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也面临着人才、资源、体制机制诸方面的严峻挑战。突破局限、探索中国高校创新发展之路是当务之急。
面对国家发展战略需求与高等教育的重大变革与机遇,清华大学抓住机遇,主动作为,将建设世界顶尖大学确立为发展目标,于2016年制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清华大学全球战略》。《清华大学全球战略》所承载的重任是秉持“立足中国、面向世界、传承创新、卓越发展”的原则,统筹布局,拓展优质国际化办学资源,构建科研教育全球伙伴体系和基地;突破藩篱、机制和资源约束,推动高等教育体制创新,吸引全球优秀人才,培养新一代具备全球胜任力的卓越清华人,推动新时代的知识创造,服务中国,贡献世界,促进人类文明发展。
《清华大学全球战略》解读:九大战略方向
战略方向一:全球胜任力
将“全球胜任力”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之一,融入学校教育体系。全球胜任力内涵丰富,基本要素包括在全球背景下的国际视野、跨文化认知及对自我文化再认知、世界历史和现状知识、外语能力、社会情感能力及领导力等。培养具备全球胜任力的人才,应坚持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造就有志于奉献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全球拔尖人才。通过校内、国内和海外一体化统筹的国际化培养模式,大力推进个性化和研究型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国际视野、科学精神和创造能力。
战略方向二:全球学程
统筹规划校内、国内和海外一体化的国际化和跨文化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全学程贯通、全球培养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围绕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推进高水平课程和项目建设,提供在校内即可实现的国际化培养全过程。统筹规划和开发海内外学位和非学位人才培养项目,拓展人才培养的海外渠道和基地,促进学生参与海外学习与研究。
清华大学国际学生学者中心揭牌
战略方向三:全球学生
推进招生制度改革,加强国际学生招收和培养工作,提升生源质量,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学校一流大学建设,对国际学生来源和规模做好战略布局,构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全球学生群体。整合资源,统筹国家、地方政府和社会基金,建立一体化的国际学生奖学金评定和资助体系,设立清华大学国际学生奖学金基金和国际学生“三助”岗位。提升国际学生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促进中外学生的交流融合与共同发展。
战略方向四:全球师资
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健全海外引进人才的管理和服务机制,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强化高层次人才的引领作用,面向全球,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一流学者、科学家、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聚集世界优秀人才。通过多种渠道加强中青年教师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建设,培育跨国、跨校、跨学科、跨领域的创新团队,增强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能力。
战略方向五:全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