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肝硬化患者施予中西医治疗进展研究
肝硬化疾病在我国临床上较为常见,其属于一种慢性肝疾病,可由一种或者多种病因造成肝脏弥漫性损伤。肝脏受到慢性炎症影响后,细胞的外基质会过度沉积,导致肝纤维化,并逐渐形成假小叶及再生结节,最后发展为肝硬化,该疾病的病程比较缓慢,在早期并无明显的症状,到后期,会表现成肝功能受损以及门脉高压,到晚期,便会出现肝性脑病、原发性肝癌等疾病。在我国,主要是病毒性肝炎所引起的肝硬化,乙肝导致的肝受损,到后期便会发展成肝硬化,而丁型肝炎病毒主要是依靠乙型肝炎存活,其作用是加快肝硬化形成,丙型肝炎病毒同样会导致肝炎,还会导致肝损伤,有30%的丙型肝炎患者会患上肝硬化。有研究者对肝硬化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发现,乙肝肝硬化占比76%,酒精肝硬化占比11%,还有其他类型肝硬化占比为13%,结果过显示,乙肝肝硬化患者人数最多。文章主要研究乙肝肝硬化的中西医治疗进展,具体综述如下。
1 中医治疗
在中医中,把肝硬化归类为“鼓胀”“黄疸”“胁痛”“癥瘕”“积聚”等范畴。在很早以前,有关中医书籍就已经对肝硬化相关症状以及体征有所描述,其中,《灵枢·水胀篇》中表示:什么是鼓胀? 腹部鼓胀,全身肿大,与肤胀相同,皮肤呈青黄色,腹部青筋暴起。这便是鼓胀病的症状。采用中医治疗的方式,可有效延迟肝硬化进程,还有可能使早期的肝硬化发生逆转[1]。
1.1 病因病机
有研究者表示[2],乙肝肝硬化病机主要是素体脾虚,有湿度,且外感杂气,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脾虚湿盛等情况,最后造成湿毒堆积,扰乱患者营血,使得血、湿、气、痰集聚在胁下,时间久了便会导致疾病发生。还有研究者提出,形成乙肝肝硬化的原因还与浊毒、虚等有关,由于患者的体内长时间湿热堆积,肝气郁滞,还有患者的饮食不规、瘀血内阻等,最后造成乙肝肝硬化。总而言之,人体的正气虚亏,加上外来邪气的侵入,便是乙肝肝硬化发生的原因[3]。
1.2 中成药的治疗
治疗乙肝肝硬化属于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采用中成药既方便,又实用,目前,该方法于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有研究者[4]对乙肝肝硬化患者分别采用软肝丸和鳖甲煎丸进行治疗,结果显示,两种药物的疗效相近,但是,就血清蛋白以及胆碱酯酶的提升方面,软肝丸的效果更具优势。相关研究[5]采取试验证明,益气解毒通络颗粒可有效治疗乙肝肝硬化疾病,治疗原理是对血清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进行抑制,使血小板内衍生生长因子的浓度得以提高,进而达到抑制病理血管生长的作用,促使正常的血管生长。有研究表示,扶正化瘀胶囊能够活血化瘀,对肝脏有益处,该药物可降低炎性因子分泌,进而达到抑制肝硬化进一步发展的可能。还有类似研究[6]表示扶正化瘀胶囊与恩替卡韦联合可有效缩小门静脉的直径以及脾厚度,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只使用恩替卡韦。
1.3 经验方加减治疗
经验方加减属于医生在不断治疗的过程中所总结出来治疗乙肝肝硬化的方法,有研究者对最近10 年乙肝肝硬化采用中医治疗进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所有的标准用药中,使用次数最高的药物便是补虚药,其主要原因是乙肝发展到肝硬化均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难免导致人体正气不足的情况。然后是活血化瘀类药物的使用,相关研究显示[7],采用活血化瘀的药物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肝内的血液循环,使得肝硬化过程延缓。有研究者表示,导致肝硬化的主要原因是肝血瘀滞以及正气不足,其研究将临床经验和肝硬化疾病的特点结合起来分析,最终给出一种新的治疗方式,即益气扶正和化瘀生新,并创立出软肝汤,以此来治疗肝硬化疾病,软肝汤成分有:三七、丹参、茯苓、半边莲、叶下珠、桃仁、郁金、五味子、炒白术、醋鳖甲等,研究表示[8],利用软肝汤来治疗肝硬化,其机制是软肝汤能够有效减少TGF1mRNA 的表达,进而达到阻止肝星状细胞激活以及细胞外基质合成的目的,最后将与肝硬化相关诱因进行消除。在临床上,软肝汤主要是用来治疗肝硬化早期病患,且治疗效果显著。
2 西医治疗
乙肝肝硬化病理机制是肝脏弥漫性纤维化、 假小叶以及再生小结节的形成,该疾病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其中失代偿期表现是肝功能衰退、门静脉高压与一系列相关并发症。乙肝肝硬化的诊断标准:①组织学亦或是临床上显示出肝硬化依据;②病因学确定HBV感染。经过病史或者相关检查确定、并排除不属于其他原因所引起的肝硬化,比如HCV 感染或者药物、酒精感染等[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