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检查在中西医联合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是指无明显免疫抑制的患儿在医院外或住院48 小时内发生的肺炎[1],在我国5 岁以下儿童病死率中占第1 位,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主要为病毒、细菌、支原体及衣原体,但由于近年来抗菌药物的滥用,耐药情况严重。针对病毒缺少特效抗病毒药物,而中医在这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儿童CAP 属于中医学“肺炎喘嗽”范畴,中医药辅助治疗儿童CAP 具有整体调节、改善症状等优势,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2-3]。目前儿童肺炎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仍然是X 线胸片(chest X-ray,CXR),或数字X 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金标准则是胸部 CT(chest computed tomography,CCT)。随着人们对电离损伤认识的深入,发现儿童对辐射损伤的敏感度是成人的2~3 倍[4],在相同剂量的辐照下,儿童发生放射相关性癌症的风险是成人的十多倍[5]。因此,对儿童的放射损伤和防护更加值得重视。随着研究的深入,肺部超声在儿童CAP 中的诊断价值被日益重视,其方便、快捷、经济、安全的优点越加突出,但肺部超声与X 线胸片在儿童CAP 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的比较研究并不充分,肺部超声是否能部分替代X 线胸片成为首选影像学检查,还需进一步研究。本研究观察中西医联合治疗的优越性及超声检查在中西医联合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临床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5 月至2019 年10 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102 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1 例,观察组男性29例,女性 22 例,年龄:0~1 岁 11 例,1~3 岁 21 例,4~8岁 10 例,9~14 岁 9 例,平均年龄(5.)岁。对照组中男性 27 例,女性 24 例;年龄:0~1 岁 10 例,1~3 岁23 例,4~8 岁 9 例,9~14 岁 9 例,平均年龄:(5.)岁。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等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13 修订)的诊断标准[6];排除标准:①异物吸入诱发的肺炎;②合并支气管哮喘;③具有先天性疾患。
1.3 方法
1.3.1 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雾化、抗感染及对症等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我院自制化痰止咳合剂:1 岁以内5mL,1~3 岁 10~15mL,3~6 岁 20~25mL,6~14 岁 25~45mL,14 岁以上 50mL,BID;化痰止咳合剂主要成分:杏仁、前胡、金银花、黄芩、拳参、浙贝母等;止咳贴外用肺俞穴,止咳贴成分:麻黄、杏仁、甘草、黄芩等研成细末,用凡士林溶解后制成膏药,状如一枚硬币大小贴于肺俞穴,贴 4~6 小时揭去,一天一次,5~7 天一个疗程。
1.3.2 检查方法。所有患儿均实施X 线检查,观察组加用肺部超声。肺部超声检查:采用PHILIPS IU22、SIEMENS S3000 超声诊断仪;线阵探头,频率10~12 MHz;患儿坐位或平卧位检查。提前设定设备参数,在每侧前后胸壁位置处选择对应连线测量,探头和肋骨采用平行、垂直方向进行扫查,扫查内容包含腋前线、胸骨旁线、腋后线以及双乳头连线。在测量过程中明确患儿胸膜线,如果在检查期间呈现出光滑规则线性表示为壁层胸膜。观察内容为B 线、C 线、肺部实变及胸腔积液。对患儿的肺部病变情况进行充分评估,明确患儿肺部病变位置、范围大小、血流分布等情况,观察患儿有无胸腔积液,做好记录[7]。胸部X 线检查:患儿站立位,或平卧位拍摄正位片,观察内容主要为肺纹理、肺部有无点状或片状高密度影;两种检查方法对比,综合分析肺部病情。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超声检查的观察指标如下。胸膜线判定标准:超声显示壁层胸膜、脏层的高回声表现为光滑、规则的线性。A线:在胸膜-肺界面声阻抗受到影响出现多重反射、水平伪像;B 线:线样伪像从胸膜线呈放射状发散至肺野深部。肺泡-间质综合征:影像显示为存在3 条以上肺野内B 线。肺实变:超声影像呈现为“肝样变”,肺组织中呈现为支气管充液征或者伴随出现支气管充液征。②两组治疗方法观察指标:分别是热退时间、止咳时间、啰音消失时间、住院天数及疗效观察。根据《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无体温异常,肺功能恢复;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好转,体温有回落,肺功能有一定恢复;无效:患者的病情无好转甚至病情恶化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