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病有十法!
微循环障碍普遍存在于心血管疾病中,冠脉造影或者冠状动脉CTA中看到的血管只是整个冠脉循环系统的5%,绝大多数微小血管是无法看到的。因此行冠脉介入治疗之后,仍有人会发作胸闷胸痛。研究报道,微循环障碍发生率约在50%左右。
微循环障碍和预后不良密切相关,但是目前能够改善微循环的西药疗效有限,一般都是对症治疗,中医在这方面可以借鉴什么呢?
01
微循环障碍由多种因素导致
上海中医药大学王大英教授
介绍,中医并无微循环障碍的讲法,但所谓微循环障碍就是瘀滞不通的意思,这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气虚、痰浊、气滞、寒凝、热结、血瘀等均可造成,而非局限在血瘀上。
中医强调治病求本,慢性心血管疾病必然是本虚标实,所谓本虚,往往气虚占到了很重要的地位。气是推动血行的,气虚必然造成血行无力,容易瘀滞。可用补气药如人参、黄芪等。
痰浊,痰此处是无形之痰,是异常的水液代谢,和血脂升高关系密切,而后者是冠心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痰性粘滞,容易造成血液稠厚流动不畅,从而造成微循环障碍。可用化痰药如半夏、瓜蒌、泽泻等。
气滞,与气虚不同,后者是气不足,气滞并无气不足,而是气的流动受到阻碍,往往和情绪有关,常见表现是患者打嗝或者排气后胸闷改善。气滞也会造成血流不畅,微循环障碍。可用理气药如陈皮、枳壳、木香、川芎等。
寒凝,寒会造成血液流动缓慢,瘀滞。寒造成的症状以冷痛为主,疼痛较剧烈。可用温阳通阳药物如附子、桂枝、薤白、干姜等。
热结,热会煎熬血液,造成血液稠厚从而流动缓慢,引起循环瘀滞。需要用清热凉血药物如知母、赤芍、丹皮、黄连、山栀等。
血瘀,血瘀常有舌质暗,甚至有瘀点瘀斑,舌下静脉迂曲增粗,胸痛往往是刺痛,夜间明显。王大英教授介绍,血瘀造成微循环障碍众所周知,关键是血瘀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不考虑原因单纯用活血的药物,疗效往往不理想。“譬如气虚血瘀,就需要补气加活血,如补阳还五汤;如果是气滞血瘀,就需要理气活血,如血府逐瘀汤;如果是痰浊兼有血瘀,就需要活血加化痰湿的药,比如丹蒌片。”
02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十法
在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疾病过程中,王大英教授总结了些许心得体会,希望与大家分享,促进学习交流:
1.重视生活方式:强调营养,强调饮食均衡和蛋白质摄入。对于高血压、心衰、肾功能不全、下肢水肿的患者,强调低盐饮食。适当运动。充足睡眠。戒烟酒。
2.重视补气:心血管疾病患者多普遍存在气虚的情况,因此处方多用生黄芪、党参、生晒参。生晒参效果更好。
3.重视活血:心主血脉,强调血脉的流动性,无论患者是否存在血瘀,处方均有活血药物,常用桃仁红花赤芍川芎丹参等,严重者可采用虫类药物,如地鳖虫、地龙、水蛭等。
4.重视调畅情志:心血管疾病患者往往存在有焦虑、抑郁、思虑过度等,患者多有胸闷、嗳气、叹息、失眠、心慌等症状,因此柴胡、枳壳、郁金、川芎、芍药等疏肝理气药物使用广泛。
5.重视气机通畅,常用柴胡枳壳桔梗牛膝升麻等几味药物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组合,有升有降,保持流通。
6.重视补肾:心本乎肾,心肾关系最为密切,肾主一身之阴阳,心肾应水火相济,因此心血管疾病往往以补肾来善后,如有纳差痰湿重,可以平补有杜仲、牛膝、桑寄生,如胃纳改善,可用仙灵脾、枸杞子、菟丝子、沙苑子、巴戟天等,更进一步可以用熟地、补骨脂、山茱萸、鹿角、龟板等补肾填精之品。
7.重视安神:心悸、失眠往往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用酸枣仁、夜交藤、远志、石菖蒲、琥珀粉、龙骨、牡蛎、灵磁石等能有效改善症状。
8.重视腑气通畅:大便不通对心血管疾病是一个很大的隐患,每年都有患者因此丧命,用枳壳、枳实、厚朴、火麻仁、肉苁蓉等具有很好的通便作用,切记不宜长期使用大黄、芦荟等攻下药物。
9.顾护脾胃:脾为后天之本,采用党参、白术、茯苓、六神曲、生山楂、谷麦芽、山药、木香、陈皮等健脾之品可以健脾化湿。
10.注意温阳通阳,心体阴用阳,不可过用寒凉,常用附子、桂枝等振奋心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