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造影术相关并发症,你了解多少?
卒中是严重危害中国国民健康的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我国成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1]。目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的结果已成为诊断神经科疾病的金标准。该检查方式被广泛地应用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中[2]。
脑血管造影是指在股动脉(一般是右侧股动脉)放置一动脉鞘,通过该动脉鞘选用不同导管,在导丝引导下,选进所要显示动脉,注入含碘造影剂。造影剂所经过的血管轨迹连续摄片,通过电子计算机辅助成像为脑血管数字减影造影(DSA)[3]。DSA能清楚地显示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颅内大血管及大脑半球的血管图像,达到协助诊断颅内疾病的目的,是诊治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DSA现多用于检查脑血管疾病,特别是对于脑瘤,脑血管畸形的检查上更为准确。
虽然近年来由于科技的发展,颈部B超技术以及CT血管成像技术在技术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4],但是与DSA的检查结果相比较还是不够全面细致。所以现如今医院还是多用DSA来进行相关疾病的检查。
近年来,DSA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但由于造影剂的使用和DSA具有创伤性,越来越多的并发症被人们所发现。全脑血管造影术相对较高的并发症发病率应该引起患者与医护人员的重视[5]。
1.局部并发症
皮下血肿?
皮下血肿是脑血管造影常见的并发症,多发生于全脑血管术后24小时之内。术后询问患者穿刺点及其周是否有较明显疼痛感,并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渗血、血肿,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以及皮肤颜色、皮肤温度等情况。若发生出血或皮下血肿应重新加压包扎并延长压迫时间。原因分析:与按压位置不确切及力量不充分、穿刺肢体过早活动、血功能异常有关。预防措施:拔出动脉鞘后压迫点要准确,力量要适中,既要穿刺点不渗血,又要能够摸到足背动脉搏动为最好。压迫后弹力绷带包扎,1~1.5 kg盐袋持续压迫6h。穿刺侧下肢严格制动24 h,禁止屈膝屈髓,多次宣教和约束带制动,可取得较好效果。术前凝血功能异常,有出血倾向者可延长压迫时间。穿刺点皮下血肿患者经延长压迫时间,热敷,抬高患肢等处理后治愈[6]。预防皮下血肿,也应该提高医护人员的压迫手法,待手法熟练后会降低该并发症的危险。
假性动脉瘤及股动静脉瘘??
多为对动脉前壁的穿刺不当及压迫位置错误造成的出血过多所致。患者在切开假性动脉瘤并消除血肿后康复。针对此类并发症对的预防应该选用改良过后的Seldinger穿刺技术对患者进行检查[7],将穿刺位置控制在动脉前壁,若患者动脉或神经受压迫严重可进行手术切开,清除血肿。
股动脉夹层
临床症状表现为患者的短暂性眩晕,在采取抗凝治疗后基本恢复。其发生原因为注射造影剂时因压力过大造成了导管壁与血管行走方向出现偏差,导管在同一位置出现多次造影的情况。为避免此类现象发生应该在完全无阻力的情况下进入导丝。若产生阻力导丝不要强行推进。注射时应根据内压不同调整注射压,若情况特殊则选择从桡动脉进入造影。为避免在同一位置出现多次造影的情况应适当调整导管位置,选择柔软的导管。
血管开口狭窄??
发病原因为主动脉弓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导管选择性造影困难,到位困难。操作者反复操作后对血管造成损伤。针对此的解决方法为选择合适的导管或导丝进行操作,若导管跟进困难应避免强行反复操作对血管造成损伤